今年的建议还是与煤矿有关。”近日,全国人大代表董林分享了他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建议。相比较去年他关注煤矿职工权益,今年他提出了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建议。

董林建议,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智能矿山和智能化综采工作建设标准,统一智能化煤矿系统建设技术规范。

董林介绍,近些年,山煤炭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、省有关通知要求,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,开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调研督导,积极推动煤矿无人值守建设。特别是积极开展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研究,大力推动煤矿综采工作面力争实现可视化、自动化开采,通过开展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升级改造,减少了作业人员,提升了安全系数,降低了劳动强度,改善了作业环境。

“但在‘四化’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。”董林说,“一,行业领域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系统平台。智能化煤矿建设是一个多系统、多层次、多技术、多、多领域、多工种相互交织关联,相互匹配融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。但现阶段,智能化煤矿建设子系统之间各自为政,生产厂家参差不齐,技术协议、通讯接口不统一,技术相互保密,信息不能共享,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系统平台,从而造成各子系统数据的介入、集成、处理、传输出现困难。二,当前智能化技术对环境和工艺的适应性差,部分关键技术还没有得到解决。煤矸识别技术还不成熟,煤矸量控制难度大,容易出现误操作造成设备故障;以煤岩分界识别为重点的采煤机智能化截割技术还没有突破,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;采煤机定位和工作面设备自动找直、自动水平控制技术还没有达到控制,不能适应现阶段采煤工艺要求,与智能化相比还相差甚远。三,投入成本较高是制约智能化工作面发展的主要难题。在正常工作面综采设备的投入成本基础上,还要性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费用,大约在1000万~2500万元之间;智能化煤矿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,且智能化系统大多为进口设备,配件价格普遍较高,修理费用较高;由于智能化系统复杂,所需的设备、传感器、摄像仪、缆线等种类多、数量大,在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容易损坏,导致初期安装和日常维护投入人员多,维护工作量大。”

总的来看,目前,智能化煤矿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,装备制造企业、科研单位与用户没有深度合作,资源得不到共享,各厂商都按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设计,造成装备与控制、通讯不能有效配套融合。并且智能化工作面子系统之间各自为政,存在系列问题。为此,需要从国家层面协调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,要求各生产厂家形成统一的设计标准、统一的配套规范,构建统一的信息控制平台,保证整个系统的合理协调运行。